麻豆传媒:李德林:IPO失败后,老板变成“老赖”了

意见领袖 | 李德林

IPO未能如愿,最痛心的人非我莫属。如今,你们竟连高铁和飞机都不让我乘坐?我必须继续带领大家投身实验。梦想固然需要,说不定哪天就成真了呢?

A股市场曾流传的“IPO失败就死给你看”的戏言,如今竟成现实。民生人寿的子公司通惠康养,已对吉凯基因的掌门人曹跃琼提出了限制高消费的申请。通惠康养期望曹跃琼能够买回其持有的价值2.27亿元的投资。2021年5月,吉凯基因计划在科创板挂牌,拟募集资金达12亿元。那时,基因行业正火热至极,公司股东们暂缓了对赌协议。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四个月后,上交所对该上市申请予以否决,导致对赌协议被激活。

吉凯基因这个名字在业界广为人知,在生物医药投资的狂热时期,其创始人曹跃琼在创投圈中备受瞩目,被誉为行业的宠儿。她头顶着复旦女科学家的光环,是生命科学技术领域的先驱者之一。在RNAi技术发现者荣获诺贝尔奖的六年前,曹跃琼就已经预见到了RNAi技术巨大的发展潜力。曹跃琼博士走上了在中国转化医学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业征程。那些创投们就开始蒙眼狂奔了。

1998年,曹跃琼完成了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遗传学专业的学业,随后加入了由毛裕民教授等领衔,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众多教师、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共同发起成立的公司。该公司实力非凡,不仅开创了我国首个大型人类基因数据库,还研发了我国首枚基因芯片,并制订了我国首个基因检测企业技术规范。曹跃琼凭借自己的努力,一路晋升至实验室主任之职。2000年,RNAi技术兴起,曹跃琼有了想法。

癌细胞往往源于细胞功能异常,若能阻断肿瘤的营养供应,癌症是否便能被彻底消除?然而,在长期的癌症放疗和化疗过程中,虽然癌细胞被消灭,但同时也对正常细胞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可谓是损敌八百自损一千。而RNAi技术,简单来说,它不会对健康的基因造成伤害,而是精准地针对致癌基因进行攻击。若这种技术能够实现商业化,无疑将成为一本盈利丰厚的“印钞机”。曹跃琼想试试商业化之路。

自2002年起,曹跃琼便创立了吉凯基因,起初仅募集了50万元资金,组建了一支科研队伍。坦白讲,吉凯基因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专注于研究,但成果寥寥。以50万元资金维持长期研究,实属儿戏。那时,生物医药行业的风险投资尚在迷茫之中,曹跃琼的处境颇为不易,幸好有一位客户决定利用吉凯基因的siRNA技术进行一次尝试,虽然之前多次尝试都未能成功,但这次却意外地取得了成功,重燃了希望之火。

曹跃琼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抱有期待。自2005年起实施的A股股权分置改革,使得机构投资者不再是永久性的股东,他们得以在市场上获取更高的回报。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不断深化,众多风险投资纷纷涌现,这些投资者愿意承担一定风险,以支持那些怀揣理想的创业者们。曹跃琼头顶的复旦大学女科学家帽徽闪耀着金色光芒,风投们自然而然地愿意向她投资,助力她实现梦想,毕竟,他们也有可能从中获利。

曹跃琼在山穷水尽之际,着手寻求外部资金支持,不久便成功筹集了1000万元。手头宽裕后,她着手构建数据库,并设立了基因操作工具的文库。风险投资方期望曹跃琼的企业能够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系统化,打造出一个生态系统,届时有望吸引更多资金。所有的付出,早已由上帝定下了相应的回报。

吉凯基因融资通道一经开启,便迎来了众多风投如潮水般涌入。截至2021年提交IPO申请之际,曹跃琼已成功进行了9轮融资,无论在哪个行业,曹科学家都堪称融资领域的佼佼者。吉凯基因已不再局限于数据库业务,其业务范围已拓展至药物分子开发和新药研发等领域。先前,吉凯基因主要从事科研服务业务,而如今转向新药研发领域,简而言之,其意图在于自主开创一番大业,研发出新药便如同拥有了一台印钞机。

2020年左右,RNAi技术备受瞩目,吉凯基因成为了行业翘楚,短短一年内完成了四轮融资,2020年更是一次性筹集了4亿元人民币。资本的涌入并非仅仅是为了让曹老板无休止地进行试验,他们的目的是为了盈利。到了2021年5月,他们借助科创板的助力,筹划上市以实现资金回笼。当时,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比高达营收的40%。并非因为公司特别看重研发,实际上市场潜力尚未充分挖掘,公司的营收水平仅维持在约1.5亿。

吉凯基因的客户群体主要包括哪些人?他们是从事研究工作的医生,与医生们签订合同以交付产品或服务。若公司计划上市,必须遵循规范,但吉凯基因与医生们签订的业务合同中,相当一部分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销售确认,并与医生个人直接签约。对于一家渴望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来说,如果这种业务模式得以通过,那么一旦风险投资家们开始套现,股民们恐怕就要承受损失了。更严重的是,还有17位股东签署了若上市失败则需回购股份的对赌协议。股东们太心急了。

众多首次公开募股的公司一旦遭遇失败,其命运便岌岌可危,吉凯基因便是其中一例。若禁止其上市,那12亿融资将化为乌有,股东们被迫回购,而融资款项早已支出,如何回购?法院将吉凯基因及其负责人曹跃琼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今后谁还敢与其合作?银行更是不敢再提供贷款,其他股东纷纷效仿,要求回购通惠康养股份,我们的股份也得回购。那么,这位复旦女科学家的故事还能否继续?对于那些收入微薄、上市无望便宣告失败的IPO项目,或许,普通民众会戏称,那不过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空想一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