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以色列的导弹防御系统预计拦截成功率可达到九成,然而德黑兰发射的数十枚导弹仍成功命中了该国人口众多的区域,还包括了军事基地、能源设施等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
以色列的防空系统堪称全球最尖端,其拦截效果高达九成。自1992年法律生效以来,所有建筑均需配备防空设施。这些成就不仅成为以色列的民族自豪,也让诸如乌克兰等国,那些饱受敌方空袭之苦的国家羡慕不已。
伊朗最近发动的袭击引起了公众对相关防御措施的质疑。为了应对以色列的攻势,德黑兰向敌方发射了超过400枚导弹以及多架无人机,导致20多人不幸丧生——其中包括一些在防空洞内避难的人——同时,这场冲突还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弹丸在特拉维夫等人口密集区的中心区域爆炸,同时也瞄准了军事基地和海法炼油厂等至关重要的设施,其中海法炼油厂遭受的攻击导致3人丧生。然而,这些地点理应是最为安全的区域。
伊朗正竭力对覆盖以色列领土的复杂多层防御体系施加极大压力。尽管以色列在安全领域占据优势,然而伊朗所取得的成果显示出,该防御系统存在可被攻破的薄弱环节,并可能遭受破坏。
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RUSI)的西达尔特·考沙尔指出,任何防御系统都无法做到全方位无死角,一旦大量导弹对某一系统进行饱和攻击,总有部分导弹能够突破其防御。尽管如此,伊朗在此次攻击中的成功率实际上并不高。据该专家透露,自上周五起,以色列军方已成功拦截了大约90%的伊朗发射的中程弹道导弹。
以色列国家安全研究所(INSS)的高级研究员约书亚·卡利斯基深知以色列民众的顾虑,毕竟伊朗的导弹威力不容小觑,其弹头重量介于500至1000公斤,且速度与精准度均达到了极高的水平。然而,他在书面回复中明确指出:“尽管如此,我们无需过度忧虑,因为我们拥有坚固的防御体系,并且正为了生存而全力奋战。”
正如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的专家所强调,伊朗采取的策略是大量发射各式弹丸,其目的是使以色列的防御体系承受不住——俄罗斯军队在每日对乌克兰的防空阵地发起攻击时,也采取了类似的战术:首先派遣无人机集群进行开路,待防御系统耗尽能量后,再发射导弹实施打击。
在以色列的赫兹利亚,有人目睹了伊朗发射的导弹命中地面,地面随之留下了一个个弹坑。
为了对以色列实施打击,伊朗必须依赖中程导弹,其射程介于1000至3500公里之间。考沙尔提到了几种关键型号,包括“流星-3”和“伊玛德”,此外,还可能涉及“卡西姆烈士”以及“法塔赫-1”等较为新颖的型号。这些导弹均具备超音速飞行能力,能够在短短几分钟内飞越至以色列境内。这些依旧属于弹道导弹范畴,其飞行路径呈现出曲线状,有时甚至能够穿越地球大气层,之后以更快的速度命中目标。这一特性使得对这些导弹的探测与拦截工作变得极为艰巨。
以色列军队已介入此事,力图打消公众对家庭防空设施效能的疑虑。《国土报》援引军方知情人士的话指出:“安全室依然是保障生命安全的最佳选择。公众对它们的信任缺失可能是最严重的问题。”以色列在西班牙的临时代办丹·波拉兹(在冲突期间大使已撤回,他成为马德里最高外交代表)透露:“伊朗政权正在探讨如何升级其攻击手段。”目前,保护自己的最佳方式就是利用安全室和防空洞。”
在与记者的交流中,波拉兹提到,尽管生命损失本身即是悲剧,然而鉴于伊朗发射了众多导弹,以色列仅有24人遇难,这一数字实则相当之低。他进一步指出,这得益于以色列强大的防空系统——他赞誉其为“全球最佳”,以及公众对安全规定的严格遵守。
固然,所谓的安全室——那些装有加固门、墙和窗户的设施,以及防空洞——构成了以色列文化的一部分,在这片以自我保护为核心价值观的土地上,它们的存在司空见惯。然而,近期,尤其是在佩塔提克瓦(紧邻特拉维夫)和塔姆拉(毗邻海法)等地,尽管部分民众遵循了相关规定,躲进了这些加固的房间,却依然不幸遇难。卡利斯基坦言:“即便遭受一枚装有500公斤弹头的弹道导弹,以每秒约2公里的速度(相当于每小时7000公里,折合约434英里)的精准打击,任何防空设施都无法确保绝对安全。”然而,他进一步指出,“以色列的防空设施却能提供基本且必要的防护。”
在以色列的布内布雷克地区,防空警报突然鸣响,警示居民伊朗的袭击即将到来,众多民众纷纷寻找避难所。
恩里克·科恩,这位墨西哥青年,年方二十有三,清晨时分,在特拉维夫市中心那枚导弹袭击的现场周边漫步,他刚刚从防空洞中走出不过短短数分钟。他感慨道:“一方面,眼前正上演着发生中的事件。另一方面,你也注意到当局迅速且强有力的应对措施,这与其他国家截然不同,让我们感到更加安心。然而,我们被困在此地的现实难以接受,而且我们心中不禁担忧,今夜是否还会遭遇类似的灾难。”遵守当局的指示很重要。”
报告出现故障后,以色列对公共警报系统的操作规范进行了调整。耶路撒冷市民反映,在早上发生的袭击事件中,警报并未及时响起。以往,首波警报会在弹丸飞至前大约半小时触发,并在撞击前一分钟半通过短信及应用程序重复警报。目前,警报的发出时间被缩短至提前大约10分钟,以便公众有充足时间避难至防空设施。
伊朗发射的弹道导弹抵达以色列所需飞行距离,因目标与发射点各异,通常在1300至1500公里(约合807至942英里)范围内,飞行时间至少为10至12分钟。然而,以色列的安全监控系统能够对导弹发射进行预测。在导弹攻击波次结束后,相关部门会告知民众,危险级别已有所下降,大家可以安全外出。当局确认,该规程由后方司令部负责执行,该部门在袭击和危机时刻向平民提供援助,并且该规程得到了以色列人的普遍遵守,因此目前死亡人数保持在24人,未出现新增。
自1992年起,相关法律明确规定了每一座住宅或商业建筑均需配备防空洞或加固的房间。这些设施在地震或火灾等紧急情况下同样能发挥效用,然而,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在遭受导弹攻击时为人们提供安全保障。在公寓楼、酒店、办公楼、政府机构、教育及医疗机构,以及机场的走廊和地下部分,都设有防护等级更高的特定区域。该法规诞生于三十年前的海湾战争时期,彼时正值面临威胁之际,其出台旨在凸显家庭安全的极端重要性——相较于公共区域或公共建筑中的防空洞或掩体,家庭内的安全设施更易于操作和使用。
自过去15年以来,以色列持续致力于多层防空系统的研发与优化。其中,最底层且紧邻地面的系统是自2011年起正式启用的“铁穹”防御体系。该系统能够有效拦截各类短程火箭弹、迫击炮弹以及火炮炮弹,包括哈马斯和伊斯兰圣战组织从加沙地带发射的,以及真主党从黎巴嫩南部地区发射的导弹。
自2017年起投入使用的中层防御系统名为“大卫投石索”。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拦截弹道导弹、巡航导弹以及中远程火箭弹。
最终,同样在2017年投入使用的“箭”式系统(包括“箭-2”和“箭-3”)负责拦截甚至超越地球大气层的导弹。目前,该系统中正在整合的“铁束”系统(利用激光束技术)进一步提升了防御效能。除此之外,美国还资助并部署了以色列自主研发的防御网络,同时,还配备了“爱国者”和“萨德”防空系统。
卡利斯基指出,“铁穹”系统对于伊朗发射的此类弹道导弹并无作用,而只有“箭”式和“大卫投石索”系统具备拦截能力——然而,即便如此,它们也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能确保拦截成功。考沙尔阐述说,关于这些(所谓的“箭”式)系统的拦截弹数量,目前尚无确切信息。然而,美国已经派遣了一艘驱逐舰来协助进行防御工作,并且明显在考虑扩大部署规模。这一情况暗示,以色列的拦截弹储备很可能正面临着被迅速消耗殆尽的严重风险。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