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如何彻底改变了世界以及美国在其中的地位。
罗纳德·里根是首位在温莎城堡过夜的美国总统,1982年访问英国期间,抗议者对他进行了激烈指责,指责他对克里姆林宫的强硬派态度过于强硬。
而本周同样将在英格兰君主拥有九百年府邸居住的特朗普,却被指控为相反:持续向俄罗斯让步,特别是其最近在乌克兰冲突上的妥协。
周二动身去英国之前,特朗普取消了原定针对莫斯科的惩罚性制裁最后期限。普京在上个月阿拉斯加峰会后,持续对乌克兰施压,多次让其陷入困境。特朗普结束会晤时,坚信和平马上就要实现,自己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机会也更大了。然而现实情况表明,他判断失误了。
特朗普近期的制裁政策调整在美国国内几乎无人问津,新闻界的报道重心都在MAGA派重要人物查理·柯克遭到袭击的事件上。不过,上个周末,他在Truth杂志上致信北约各成员国,表示他打算“对俄罗斯实施严厉的惩罚措施”。不过,有一个前提条件——联盟成员国必须终止向莫斯科的军事行动提供财源的石油产品贸易。
“我准备‘行动’了,你们呢?就说什么时候?”特朗普写道。
这实为一种巧妙的手段。初见时,元首的表态显得颇具说服力。为何北约成员国在认定俄罗斯构成根本性安全风险之际,依然采购该国的石油制品?
特朗普的提议纯属幌子,他设定的条件几乎无法达成,这样一来,他就能再次摆脱对普京的约束,而实际上他几乎从未对普京施加过实质性的美国压力。
特朗普迁就普京所带来的风险
特朗普拒绝与普京交涉,普京持续试图拆散美国和其欧洲伙伴,这种情况或许会带来风险。
鉴于美国方面的消极应对,俄罗斯针对乌克兰的导弹与无人机打击目标选定,以及其在东欧的立场都显得更为冒险,俄罗斯导弹已袭击乌克兰全国范围内的民用设施——这些设施距离作战前线数百英里远,其中一家美国企业所在地遭到打击,欧盟设在基辅的机构也受到了损坏。
上周,波兰成功摧毁了数架闯入其国家空域的俄制无人机,该国视此事件为对北约意志的挑战。由于特朗普先前态度软弱,联盟军机匆忙升空,在罗马尼亚地区拦截了另一架俄无人机。
特朗普的部下并非缄口不言。鲁比奥在周日称,侵犯领空是“一种极不恰当、令人遗憾且风险很高的情形”。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代理多萝西·谢伊指出,无人机活动“反映出其对美国为终止该冲突所付出的诚意抱有极大轻视”。
但是,众所周知特朗普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安全的最后保障者,在紧急关头,是否实施联盟集体防御承诺要由他来裁定,总统若削弱手下官员,或许会向俄罗斯释放一个信号,即更严重的挑衅不会遭到报复,倘若俄罗斯逐渐认定特朗普不会对针对北约国家的攻击采取行动,而他最终又采取了行动,那么华盛顿与莫斯科之间极有可能触发危险的局势升级链。误解可能与蓄意的战争行为一样危险。
欧洲领导人:特朗普提出了“一个非常合理的观点”
对特朗普一直无法与普京抗衡的恰当分析是,他正努力躲避直接对抗。
一些欧洲国家的政要或许也会认同这样一种看法,那就是北约成员国不该通过采购俄罗斯石油制品,向该国战时财政库补充财源。
特朗普总统阐述了一个十分有见地的看法,克罗地亚总理安德烈·普连科维奇周一向CNN的理查德·奎斯特表示,他对此深表认同。
此事颇为棘手,因为它凸显了地缘政治中反复出现的双重准则和折中考虑。
自乌克兰冲突爆发后,欧洲显著减少了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程度。莫斯科曾是欧盟最主要的原油供应地,后来欧盟针对海运原油以及提炼后的石油产品下达了禁运令。2025年第一季度,欧洲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金额为17.2亿美元,这个数字远低于2021年同期164亿美元的进口额。
匈牙利和斯洛伐克是俄罗斯石油在欧洲的主要购买方。这两个国家目前由倾向于特朗普、同时欣赏普京的民粹主义政权执政。令人意外的是,倘若特朗普有意介入,他对这些国家领导人的影响力或许能与他在欧洲其他地区的盟友相媲美。
土耳其是俄罗斯石油的重要购买方,并且属于北约组织。该国领导人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一直推行不同于其他盟友的独特外交路线,该政策契合土耳其在欧亚和中东地区的角色。他很难放弃价格低廉的俄罗斯石油,这一点特朗普显然心知肚明。这种情况,使得北约达成目标的机会不大,特朗普也势必会实践其针对普京的强硬表态。
特朗普不会效仿里根的两个方面
特朗普和普京关系密切,美国的欧洲盟友却始终努力说服特朗普在乌克兰问题上采取合作态度。
本周,这项任务将由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承担,他期待特朗普第二次访问英国的场面和赞誉能够有所助益。
自阿拉斯加峰会之后,欧洲的“非正式协作”一直试图向特朗普展示其准备为欧洲安全分摊责任的决心,方法是承诺在所有和平协议达成后,会向乌克兰派出军事力量,以此作为表态,周一,欧盟委员会宣布将对俄罗斯采取新一轮惩罚措施,打击范围涉及为俄罗斯运送石油的“秘密船队”,同时还包括俄罗斯游客和外交官在欧盟境内的签证申请。
但时至今日,二战落幕八十载,欧洲的安宁与否,仍系于美国总统是否给予扶持,这也是特朗普在任十年间抛出某些议题,值得人们深思的另一个缘由。
特朗普近期访问英国期间,民众对美国领导人表达了强烈不满,这与四十三年前里根访英时遭遇的情况相似,当时也出现了反对美国总统能力的群众活动。
特朗普在英伦三岛颇遭非议,即便他关于移民等议题的激进主张日渐获得响应,他的盟友法拉奇领导的改革派在国民意向测验中表现突出。
里根因为发表针对莫斯科的强硬言论,又因为引发了一场最终会让苏联力不从心的军备竞赛,所以导致反核的抗议者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活动。
他的到访正值克里姆林宫同美国及其伙伴发生冲突最为凶险的节点。他始终如一地维护民主与西方,并且对莫斯科的专制力量怀有强烈反感。
倘若历史能给予我们启示,便是认清不妙局面时,自我蒙蔽实属徒劳,里根在伦敦对议会阐明此理,同时告诫盟友,唯有强大力量方能遏制战事发生,他追忆二战,指出民主国度为使专制者轻视自身,承受了极为惨痛的损失。
几乎无法想象特朗普本周会在两个方面效仿里根。
他完全不能骑上马,无法和查尔斯三世国王并排慢跑在温莎大公园,也无法复制“吉佩尔”(里根的爱称)和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骑马时的情景。
倘若特朗普响应里根针对克里姆林宫的强硬表态,这实在令人颇感意外。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