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美国特派特约记者黄培昭、李勇,以及环球时报特约记者裴茗。
新加坡《联合早报》29日的报道指出,特朗普对伊朗的威胁升级。在最近的白宫记者招待会上,特朗普明确表示,一旦情报证实伊朗成功将铀浓缩至军事标准,美国将毫不犹豫地发动新一轮攻击。此外,他还提到,是他本人保护了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使其免于遭受暗杀。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于28日对特朗普的言辞表示强烈不满,认为其是对哈梅内伊的不敬。同日,《金字塔报》发文指出,目前美伊关系已陷入“高度对峙而非对话”的险恶境地。据《环球时报》记者观察,众多阿拉伯媒体对美伊近期内重启谈判持悲观态度,且中东地区再次爆发冲突的风险依然存在。法新社报道,29日,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长与沙特国防大臣通电话时表示,伊朗对敌方是否能够遵守停火等承诺持有强烈的疑虑。在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中,国际社会对伊朗核设施是否已被彻底摧毁、美伊之间的谈判是否能够重启等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与此同时,众多国际媒体亦注意到,近期军事打击举措已对中东地区格局产生显著影响,导致部分阿拉伯国家对于地区潜在威胁的认知产生了转变。
伊朗举行国葬
美国《纽约时报》的报道指出,尽管特朗普在27日对伊朗将铀浓缩至令人忧虑的程度提出了警告,但他个人认为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他进一步指出,伊朗已经因为所受损失而疲惫不堪,并表达了与美方进行对话的愿望。在同一天,特朗普在“真实社交”这一社交媒体平台上发表帖子,对伊朗的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进行了激烈的指责。原因是哈梅内伊在上周四的讲话中提到,伊朗在与以色列以及美国的对抗中已经“获得胜利”。特朗普将哈梅内伊的这一言论斥为“谎言”,并明确表示自己“清楚地掌握”哈梅内伊的藏身地点,但他并未决定让以色列或美国的军队“结束他的生命”。特朗普透露,他近期已着手处理取消对伊朗制裁的事宜,然而在哈梅内伊此次发言之后,他迅速地终止了所有相关尝试。
阿拉格齐于28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文指出,若特朗普确实希望达成一项协议,那么他“应当摒弃对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不敬态度和不可容忍的言辞”。据美联社分析,尽管阿拉格齐对特朗普的言论提出了批评,但这同时也表明了伊朗在谈判中可能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阿拉格齐当天强调,伊朗伟大而强大的民众向全球展示了他们的决心,指出以色列政府若非向所谓的“靠山”寻求庇护,以躲避伊朗导弹的摧毁,将别无他法。伊朗人民坚决不会容忍任何形式的威胁和羞辱。
伊朗驻日本的大使西达特在28日接受沙特“阿拉伯新闻网”的采访时表示,德黑兰持续努力通过外交手段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然而,他强调“通过武力强加的和平并非真正的和平”,并且指出“美国并未对破坏谈判的一方进行谴责,反而站在了侵略者的一方”。
《金字塔报》于28日的文章指出,目前美伊两国关系已达到高度对峙的阶段,伊朗面对羞辱不会退让,而美国则不愿放弃其威慑立场,这使得双方谈判的余地变得极为有限。黎巴嫩的“广场”电视台注意到,伊朗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并指出美方的言论正在激化伊朗社会对美国的强烈不信任。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在28日的分析中指出,提及美国“再次对伊朗发动攻击”的言论,不仅是对伊朗的一种震慑与威胁,同时也是对以色列国内安全担忧的回应。以色列正试图推动美国在伊朗问题上采取更积极的介入措施,意图以此转移国内公众对政治动荡和边境安全的关注。然而,美国国内及其国际盟友普遍对中东地区军事对抗可能再次升级持有疑虑。
28日,伊朗为在对抗以色列的冲突中失去生命的约60名人员——其中包括军事将领和核领域专家——举行了隆重的国家葬礼。英国《金融时报》、法新社等国际媒体指出,此举是伊朗对美国及以色列公开表达反抗的体现。伊朗国家电视台播出了民众身着黑色服装,手持伊朗国旗及遇难军事将领照片,并高呼“绝不屈服,绝不投降,与美作战”等口号的哀悼场景。画面中,德黑兰市中心摆放着棺木,这些棺木上覆盖着伊朗国旗,并贴有身着军装的军官肖像。
美联社报道指出,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未出现在葬礼现场,而他上次公开亮相是在6月11日。在上周的四天前,他发表了一则事先录制好的视频演讲。而在28日的国葬活动中,出席者包括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外交部长阿拉格齐以及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的指挥官加尼等人。哈梅内伊的高级顾问沙姆哈尼,尽管有媒体报道称他在袭击中不幸去世,但此次他拄着拐杖出现在了公众视野中。伊朗国家电视台于28日报道,沙姆哈尼透露,遭受袭击之后,救援人员至少耗时三个小时,才在坍塌的建筑物残骸中发现了他的踪迹。
IAEA:伊朗或在数月后重启铀浓缩活动
28日的报道指出,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负责人格罗西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尽管伊朗的多个核设施遭受了攻击,但它们“可能在数月之内”恢复铀浓缩作业。他还提到,这一观点与特朗普总统声称的伊朗核设施“已被摧毁”的说法存在冲突。格罗西强调,即便核项目不复存在,伊朗依然拥有核技术和工业实力。相关事实表明,伊朗核问题的根本解决途径并非军事行动,而是必须借助协议机制以及核查体系。
法新社报道指出,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疑问,即在袭击事件发生之前,伊朗是否已经将大约400公斤的高浓度铀储备中的一部分或全部转移了。我们对此一无所知,格罗西表示。近期,伊朗议会已经投票表决,决定暂停与IAEA的合作关系,同时德黑兰方面也拒绝了格罗西访问受损设施的请求。此外,据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报道,伊朗还拆除了核设施上的监控摄像头。法国24小时新闻台说,伊朗与IAEA的关系再次陷入低谷。
《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近期对欧洲官员和核领域专家的忧虑进行了轻描淡写——他认为伊朗可能已经将其浓缩铀储备转移并藏匿起来,并断言“现场并未有任何物品被移走”。他所提及的“现场”是指位于地下的福尔道核设施。
中东格局被重塑,“但与预想的不一样”
半岛电视台报道,29日,沙特国防部长哈立德·本·萨勒曼与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长阿卜杜勒-拉希姆·穆萨维进行了通话。穆萨维在法新社的引用中表述,“战争并非我国所发起,然而我们已竭尽全力对抗侵略”,“我们对敌方是否能够遵守包括停火在内的所有承诺持有严重疑虑”。哈立德指出,沙特政府对于侵略行为表示强烈谴责,并且为了实现停火,投入了巨大的努力。
近期,众多国际媒体对以色列和美国对伊朗实施打击后的中东局势进行了深入分析。他们认为,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战争对中东地区的版图产生了影响,然而,这种影响与之前的预期并不相符。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在2023年10月巴以冲突爆发之前,沙特阿拉伯已在一项协议中同意承认以色列,此举有望为阿拉伯国家全面接纳以色列扫清障碍。在此之前,与以色列携手以限制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颇具吸引力。然而,随着伊朗目前陷入不利局面,沙特加快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意愿减弱,他们需要更多时间来审视以色列凭借其军事和情报实力所显现的“显著优势”可能带来的后果。有分析人士指出,沙特担忧自己可能沦为“地区新秩序的被动接受者”。
美国目睹了一个新兴的中东景象,其海湾地区的盟友们对失去控制的以色列感到忧虑。据《华盛顿邮报》28日报道,伊朗在发出警告之后,对卡塔尔境内的美国空军基地实施了导弹攻击,此举激起了海湾各国的一致谴责。然而,这种谴责仅限于口头,似乎暗示着它们与伊朗日益紧张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冲作用,并且这种态势有望持续发展。文章指出,相较于特朗普上次担任美国总统时,海湾国家对于地区威胁的认知已出现转变。他们从前对伊朗的威胁感有所减轻,与此同时,部分阿拉伯国家对于以色列的警觉性却在上升。有中东国家的领导人甚至指出,目前该地区的动荡不安,主要是由“加沙地带的冲突”引发的。
点击进入专题:
以伊冲突